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700209)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新能源整车制造、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制造人员、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人员等岗位,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调整、性能检测及技术维修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1 | 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 | 低压电工证书 汽车维修工 机动车驾驶证 |
2 | 新能源汽车维修 |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
4.具有良好的适应企业或行业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专业知识
1.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2.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
3.熟悉高压电的安全防护和技术措施。
4.掌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商店控制逻辑知识。
5.掌握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6.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知识。
7.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类型和交直流充放电控制逻辑知识。
8.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源分配和网络架构知识。
9.掌握新能源我车暖风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
10.掌握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策略知识。
(三)专业技能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识别新能源汽车的组建和仪表报警灯的含义。
4.能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与调整。
5.能根据用户手册或保养手册要求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维护。
6.能使用常用高压电作业检测设备进行高压断电,高压绝缘检测。
7.能进行新能源汽车高压驱动系统的性能检测和组件更换。
8.能进行新能源汽车电路分析。
9.能进行新能源汽车CAN总线的检测和分析。
10.能进行新能源汽车暖风和空调系统的检测和组件更换。
11.能进行新能源汽车故障码和数据流的分析。
12.能判断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并进行检测维修。
七、主要续接专业
高职:新能源汽车维修
八、课程结构
新能源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 | 新能源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 | 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与检修 | 新能源汽车电器技术 |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 |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 |
汽车机械基础 | 汽车电工电子 | 新能源汽车概论 | 电学基础与高压安全 | 发动机构造与检修 | 底盘构造与检修 | 电器构造与检修 | 车身修复技术 | 汽车营销 | 汽车保险与理赔 | ||||||||||
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心理健康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哲学与人生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体育与健康 | 公共艺术 |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校内学科实训及校外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心理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2 | 职业生涯规划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6 |
3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4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20 |
5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6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216 |
7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44 |
8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80 |
9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72 |
10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80 |
11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72 |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机械基础 | 识读汽车上较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金属与合金、非金属材料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合理选用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具有一定的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的检测能力。能分析汽车液压控制系统;能对汽车上的主要零件进行力学分析,掌握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 | 72 |
2 | 汽车电工电子 | 具备必须的安全用电常识,能够运用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分析汽车电器设备和检测设备的电器线路的工作原理。 | 108 |
3 | 电学基础与高压安全 | 掌握电工、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分析纯电动汽车工作元力、掌握高压电的安全用电常识,掌握高压电池、电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 126 |
4 |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 掌握发动机的结构与原理,能熟练使用发动机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掌握发动机维修作业的工艺过程、零件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大修竣工检验标准;使学生具有发动机拆卸、检修、装配、调整的能力,具有对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的能力。 | 72 |
5 | 底盘构造与检修 | 掌握底盘的结构与原理,掌握底盘主要总成维修作业的工艺过程、零件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熟悉底盘常用维修机、工具、仪表和量具的使用方法;具有汽车及其总成装配、调整、维修的能力,具有对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的能力。 | 72 |
6 | 电气构造与检修 | 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能熟练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具备对汽车电器设备进行维护、调整、检修的初步技能。熟悉汽车电气设备各系统的线路及典型汽车的全车线路;具有对汽车电路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 72 |
7 | 车身修复技术 | 掌握汽车饭金修复的基本工艺、汽车典型板件修复方法,汽车修补涂装的工序、工具、设备结构原理及安全施工规程等。 | 72 |
2.专业方向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与检修 | 底盘四大组成系统的构造及检修,即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 72 |
2 | 新能源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 | 包括高压驱动系统、高压驱动系统的组成与识别、高压互锁与绝缘检测、驱动电机系统、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的结构与检测、电机控制器的结构与检测、高压驱动能量传递和热管理系统。 | 72 |
3 | 新能源汽车电器技术 | 新能源汽车电路识图、电路图的基本组成和元件识别、电路图的识读方法、整车控制网络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网关的测量、车载网络框架结构和总线测量、西能能源车辆的智能网络系统。 | 108 |
4 | 新能源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 | 动力电池组的拆装与检测、不同类型动力电池组技术分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检修、废旧电池的处理。 | 108 |
5 |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 | 混合动力车结构和工作原理、混合动力车控制方法、典型车系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原理与维修。 | 36 |
6 |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 | 动力电池故障检测、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底盘系统故障诊断、车身系统故障诊断、综合故障诊断。 | 108 |
7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 | 日常维护、店内日常维护项目、自行保养项目、定期保养、混合动力车辆保养周期与内容、纯电动车辆保养周期与内容。 | 108 |
3.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是本专业必修的专业训练。主要任务是通过了解新能源汽车生产、维修和养护工作标准和一线人员工作,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意识;学习并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装配、调试、维修和养护技能,实际体验新能源汽车相关工作岗位任务,熟悉工作流程及规范;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进一步了解学习联系生产要求、流程及内容,参与一线生产性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巩固、锻炼实践操作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工作的性质和职责,进一步掌握维修和养护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通过实习新能源汽车装配、调试、维修、销售的全部工作,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实践能力,学习优秀维修人员的职业品质和敬业精神,增强适应岗位的能力。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6周,周学时平均为30(含升旗班会活动,不含实训课),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按每周30学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2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期可依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的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可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要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的学时约占总学时的70%,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课根基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
1 | 2 | 3 | 4 | 5 | 6 | |||||||
公共基础课程 | 心理健康 | 2 | 36 | 2 |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2 | 36 | 2 |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2 | 36 |
最新动态
下一篇这份暑期安全指南,转给师生家长 |